科研教学

Scientific research

新型毒品与HIV感染:看不见的“双重陷阱”

发布时间:04月16日 10:09 浏览:203次

image


近年来,新型毒品在部分人群中悄然流行,包括冰毒、麻古、摇头丸、“开心水”、“神仙水”及其他危险物质,如RUSH”等。不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还成为HIV传播的“隐形推手”。相关研究显示,新型毒品滥用会增加HIV新发感染风险。为何新型毒品会与HIV传播密切相关?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01

新型毒品:披着“时尚”外衣的致命陷阱


新型毒品通常伪装成我们日常接触的物品,比如“奶茶”“跳跳糖”“巧克力”“饼干”“开心果”等零食、“咔哇潮饮”“神仙水”“可乐”等饮品。与传统毒品比较,新型毒品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持续使用更容易使人产生依赖性。


图片


吸食新型毒品后会导致:


认知功能下降:难以评估行为风险,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幻觉与暴力倾向:部分毒品会引发极端行为,增加暴力伤害和血液暴露风险。


免疫系统破坏:长期吸食会降低免疫力,加速HIV感染后的病情进展。




02


为什么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更容易感染HIV呢?


目前,经性行为传播是HIV感染的最重要方式。新型毒品特别是冰毒、麻古、摇头丸等合成毒品混用者,在发生性行为时,多种物质间产生的更强烈的欣快感和兴奋感使他们极难控制自己,使用者常处于极度兴奋或意识模糊状态,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多性伴接触,极大提高HIV等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既往研究表明,多物质滥用者感染HIV的风险比单一物质使用者高2.1-4.4倍,会对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危害!

image


此外,一些吸毒者为了筹集毒资,可能通过提供商业性服务的方式来获取毒资,而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感染HIV等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03

禁毒防艾双攻略,这些要点要牢记


1.远离毒品,拒绝第一次尝试:新型毒品成瘾性强,尤其是青少年可能会因为猎奇心理、从众心理、追求刺激而尝试毒品,切勿因好奇或社交压力接触。

image

2.拒绝无保护性行为: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HIV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3.病毒性肝炎及时检测:吸毒后易发生冲动性、无保护性行为,同时需注意乙肝、丙肝传播风险。


4.HIV及时检测与阻断:若发生高危行为,最好24小时内,最晚不超过72小时,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暴露后情况评估。

image

扫描武汉疾控二维码——关注武汉疾控——点击资讯——微官网——社会服务——艾滋病资讯——HIV暴露后预防用药就诊信息


供稿:中心艾防所 丁洁

编辑:邱雨奇


参考文献:

1.微信公众号:中国疾控艾防中心《多物质滥用会增加HIV感染的风险》

2.微信公众号:云南防艾《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谈一谈吸毒与艾滋病传播的关系》

3.王莉娜,闫珂,于海英等.山东省男男性行为人群新型毒品滥用和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  

4. 微信公众号:疫苗中国《毒品与艾滋病》


转载:蔡甸疾控

Copyright © 2019  蔡甸区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电话:027-84905996 地址:武汉市蔡甸区成功大道111号 鄂ICP备14018802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402000349号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