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一小时,胎盘早剥患者母婴平安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3日 浏览:9916次
岗位虽平凡,职责不平凡
详细询问、认真记录、耐心解释……
争分夺秒救护,是产科的日常
即使是在休息时段,手机也保持开机
随时响应突发情况,全力守护孕产妇生命健康
1
患者杨某,因“停经37+4周,下腹隐痛2天”来我院产科门诊就诊,二线班黄瑜主任接诊,体检后行胎儿B超检查报告提示:胎盘边缘后方可见范围约5.1*2.8cm的无回声区,内可见絮状回声。胎心监护6分。结合患者孕期产检结果分析,高度考虑胎盘早剥可能,黄主任指示立即开启院前急诊绿色通道,将患者急诊收治住院。

杨月美科主任接到患者病情报备后立即赶往医院,王秀护士长快速护送患者直接入住院病区,值班医生李露、马俊燕接通知紧急就地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因胎盘早剥进展变化非常快,一旦胎盘提前剥离,会导致胎儿的供血受到影响,使胎儿缺血缺氧甚至死亡,同时会导致母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损伤、产后大出血、休克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持续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如发生DIC以及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需行子宫切除术。

复苏后的“面糊”娃
患者需急诊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患者家属理解病情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值班护士们立即为患者抽血、备血、术前准备。麻醉值班医师李鹏立即行麻醉准备,拟行静脉复合全麻。新生儿科程超主任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至手术室备新生儿复苏准备,一场没有硝烟的生命保卫战有条不紊的紧张进行。
产科、手术室、麻醉科、新生儿科值班医护迅速配合联动,二线班付丽医师迅速到达手术间,10:35手术开始,术中见胎盘边缘可见5*7cm压迹,表面可见陈旧性血凝块附着,10:38娩一活女婴,11:26手术结束。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积极补液、增强子宫收缩、预防感染等措施下,产妇病情得以控制,避免子宫切除可能。新生儿经有效复苏后转危为安,后续转新生儿科继续观察治疗。
2
胎盘早剥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于胎儿娩出前,全部或部分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它是晚期妊娠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起病急、发展快,处理不当可威胁母儿生命。
病因:
1.孕妇血管病变:胎盘早剥多发生于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脏疾病的孕妇。当这类疾病引起全身血管痉挛及硬化时,子宫底蜕膜也可发生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而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并形成血肿,导致胎盘从子宫壁剥离。
2.机械因素:腹部外伤或直接被撞击、性交、外倒转术等都可诱发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时突然破膜,羊水流出过快,或双胎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快,使宫内压骤减,子宫突然收缩而导致胎盘早剥。临产后胎儿下降,脐带过短使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3.子宫静脉压升高: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时,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子宫静脉瘀血使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瘀血或破裂而发生胎盘剥离。
4.其他因素:高龄孕妇、经产妇易发生胎盘早剥;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及吸食可卡因等也是国外发生率增高的原因;胎盘位于子宫肌瘤部位易发生胎盘早剥;接受辅助生育技术助孕等。
3
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一)母体并发症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出血性休克3.羊水栓塞 4.急性肾衰竭
(二)胎儿和新生儿
1.宫内死亡 如胎盘早剥面积大,出血多,胎儿可因缺血缺氧而死亡。
2.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和(或)早产相关的围产儿并发症和死亡。
建议:
1.患者应多学习、了解胎盘早剥相关知识,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2.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加强营养,注意卫生、防止感染,并保持充足睡眠、良好心情,戒除不良嗜好,避免外伤,定期产检;产后定期到医院复查,让医生了解恢复情况,以便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胎盘早剥怎么预防?
胎盘早剥无法预防,但是可以通过减少其危险因素来降低发生风险,具体如下:
1.有妊娠期高血压、子病前期、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孕妇,应积极治疗;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吸毒;
3.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宫内感染;
4.避免腹部外伤,乘坐机动车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5.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孕妇应作适量的活动,避免长时间仰卧;
6.若以前发生过胎盘早剥,再次妊娠前应咨询专业的医生。
愿每一位准妈妈都能平安顺利诞下健康小宝贝!
—END— 监制:吴超 吴帅 文字:产科黄瑜 编辑:宣传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江北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