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用药十二时辰:选对时间,疗效加倍
发布时间:10月27日 09:34 浏览:113次
用药十二时辰:选对时间,疗效加倍
《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意思是要按疾病所在部位,分饭前、饭后、清晨或睡前服药。
那么服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到底有什么微妙关系呢?
众所周知,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有生物节律性,即人体生物钟。如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激素与酶的合成、分泌、释放等都遵循严格的时间程序周期性的进行。人的生理活动也存在节律性,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晨起分泌高峰;体温凌晨低,下午高;血压白天高,夜间低;尿液昼多夜少等。同时,疾病的发作也有节律性,比如心梗多发于早晨,脑梗多发于凌晨,哮喘常发生于夜间或清晨,胆绞痛多发于夜间等。
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而人体的生物钟在不同的时间对药物的加工效率有所不同。按照时辰给药不仅能充分调动人体积极的抗病因素,使药物治疗适应机体节律,发挥最佳疗效,还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诱导紊乱的人体节律恢复正常,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引导临床合理用药。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具有时辰药理学特点的药物吧!
降压药
人体血压波动具有昼夜节律变化,在1天24小时中呈「双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00~11:00时、16:00~18:00时最高,从18:00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最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清晨一次顿服,可有效控制血压的高峰。如果效果不满意,下午仍有高峰出现,可以约下午14:00时再加服一片。长效制剂较适合非杓型高血压患者。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心肌缺血有两个高峰,主峰上午6-12时最为明显;次峰下午18-24时。心绞痛发作高峰为上午6-12时,因此一般上午或早上应用最为合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
血脂调节药
肝内胆固醇合成主要在夜间进行,合成高峰在凌晨2-3时,因此血脂调节药如作用时间短的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采用晚间顿服比每日3次服药效果更好,而作用时间长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则在一天中任意时间服用均可。
利尿剂
肾脏排泄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在白天,人体肾功能较好,尿PH值高,利尿药晨起空腹服用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糖皮质激素
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早晨6-8时,此时服用可避免药物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可减少不良反应。提倡晨起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
平喘药
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气道阻力最小,凌晨0:00~2:00时最大,故哮喘患者常常夜间发作黎明前加重。哮喘在睡眠时的发作率是白天的100倍。同时凌晨0:00到5:00是支气管哮喘发作高峰。故多数平喘药以日低夜高的给药方案最佳。需注意,氨茶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早晨7点服用疗效最佳,毒性最低。
抑酸剂
人体的胃酸分泌除了与进食有关,还存在昼少夜多的生理节律。睡眠时,夜间胃酸分泌量较大,通常在22时达到高峰。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对于食物或心理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作用比较理想。相对而言,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对于夜间胃酸分泌高峰的抑制作用更好,可以晨起服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在晚上睡前顿服。
除以上药物,还有很多药物用药时间的有讲究,我们到底怎么吃,什么时间吃,当我们明白了药物与时间之间的数字密码,我们用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首先我们要遵循医嘱,也可以积极咨询药师。比如我们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协和江北医院)药学门诊就可以为患者解答用药相关问题。
—END— 监制:吴超 吴帅 信息来源:药剂科 杨成 编辑:宣传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